为深入贯彻“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要求,推动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3月18日,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联合高新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举办了“学习困难的科学认知与干预”专题讲座,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李雪琴通过专业解读与案例分享,助力破解儿童学习困境,构建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协同育人机制,270余名心理教师及学生家长参加授课。
聚焦“学习困难”:一场观念革新的科普课
“学习困难不是‘懒惰’或‘不努力’,而是神经发育、心理因素、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李雪琴医生以典型案例切入,系统阐释学习困难的定义、临床表现及科学干预路径。她强调,学习困难是一种“结果性现象”,可能由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阅读障碍、情绪焦虑等问题引发,需通过专业评估(如智力测试、学业成就评估、神经心理测验)精准归因,而非简单归咎于孩子或家长。针对家长普遍存在的焦虑,李雪琴医生现场演示“家校沟通四步法”:倾听孩子情绪、观察行为细节、记录学习场景、科学制定计划。“干预的核心是‘看见’——看见孩子的努力,看见问题的根源。”她呼吁家长摒弃“唯分数论”,关注孩子的情绪管理与社会功能发展,建立“支持型家庭环境”。
从门诊到校园: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据市妇幼保健院学习困难门诊创始人李雪琴介绍:“我们已形成“评估—干预—随访”闭环管理模式:通过多维度评估(生理、心理、环境)锁定病因,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心理疏导、认知训练、药物治疗等),并联动学校动态跟踪儿童在校表现。”有相关机构数据显示,经系统干预的学习困难儿童中,70%的学业成绩有所提升,80%的家庭焦虑指数有所下降。“我们不仅治‘病’,更要治‘心’。”李雪琴团队充分利用“家校医”协同方式,定期深入学校开展教职工培训和家长课堂,教授“非暴力沟通”“正向激励”技巧;同时通过基层义诊、社区讲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识别能力,累计覆盖全市4区8县;与高新第三小学等多所学校建立了培训机制,并及时干预校园适应不良等问题。
破除偏见:让每个孩子都有“成长跑道”
“学习困难的孩子不是‘问题儿童’,而是‘需要被读懂的天使’。”李雪琴医生特别提醒,家长需警惕“过度干预”与“放任不管”两个极端。“真正的支持,是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动手实践,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活动现场,一位家长坦言:“以前总觉得孩子‘不专心’,现在才知道可能是神经发育差异。感谢李医生教会我们‘慢下来,等一等’。”
未来展望:织密儿童心理健康防护网
据悉,市妇幼保健院正在探索“早期筛查—精准干预—长期随访”的全周期管理模式。同时,继续深入学校、社区,开展专题讲座和义诊咨询,将专业的诊疗技术和科学的干预理念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家庭,为学习困难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儿童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的基石。我们将以‘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为契机,让专业服务走出医院,走进家庭、学校,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李雪琴在活动中表示。
正视问题:寻求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帮助
学习困难是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全球发生率约5%—15%。我国《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指出,学习困难可能伴随注意力缺陷、情绪障碍等共病,需专业评估与多学科干预。一些家长可能将学习困难归咎于孩子自身努力不足或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导致许多孩子饱受困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正视孩子学习困难的问题,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帮助。 2024年11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公布了第一批学习困难门诊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名单,市妇幼保健院入列其中,为宝鸡市唯一入选单位,形成了“评估—干预—家校协同”的特色服务模式。学习困难门诊能够为学习困难儿童提供精准评估,帮助孩子找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行为训练、药物治疗、认知训练、物理治疗、家长培训、家校合作等,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提升其情绪管理、学习效率,提高其社会功能。
来源:儿童保健科
采编:宣传科